短文网

短文/随笔/诗歌/散文/心情/作文/唐诗/宋词/故事/成语/日记/语录/哲理

王茂平‖被“盗”的双重尴尬(散文)

前两天,我偶尔翻阅报纸,翻到《羊城晚报》“花地”栏目,《天下文章一大盗》的标题赫然入目。作者辜晓进。他缘何不约定俗成的说“天下文章一大抄”,而要变“抄”为“盗”呢?我一口气卒读,方知其中原委。原来辜先生的大作被人“盗”了去,刊于深圳某报的文艺副刊上。作者惊觉盗者的胆子着实不小,他不是作剽窃的行当,而是来个“板块移动”,一字不窜,一字不易地移了过去。无怪作者惊呼:“我们已身处文坛偷盗的时代啦!”

说起文章被盗,鄙人与辜先生也“同病相怜”,感同身受。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。一次,我参加学校周一的例会,校领导把白天从县局带回来的一捆书拎到办公室。那是我县教育工作者劳心劳力的教育教研成果,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,档次不低。我顺手拿一本来看,先看目录,一条熟悉的标题《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》呈现在眼前。我忙翻过去,不看则已,一看着实吃惊。天哪!此文不是自己早几年亲笔撰写的么?它凝聚了我不少心血哪!当然它也不失作者所望,给予我县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、市三等奖的回报,赢得同事们惊叹的目光。因为那时获县市论文奖是凤毛麟角的。散会后我即回家翻箱倒柜,找出那份打印稿与之比较。不错,正是我那一篇,两张大红证书也俱在。文章从标题到全文都原封不动,不过作者却易了主,着着实实地写着一个教办领导的大名。天哪,竟有这样的领导肯如此放下架子,对我——一个普通教书匠的拙作“宠爱有加”,一股脑儿的招揽过去!我怎么也想不明白,大家都是同道中人,文章又刊发于圈子中的刊物,他怎么的如此斗胆,难道不怕露馅儿么?仅此一点,也可以算是大“英雄”了!如此过人的胆识,鄙人委实佩服得五体投地了。

诚然,近年来,剽窃他人文章并非新鲜事儿。君不见媒体披露研究生抄袭别人论文、博士生导师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么?这太司空见惯了!但像文首提及的偷盗辜先生那位先生及“恩宠”我拙作的这位领导的胆大妄为实属罕见,他们简直叫做“见肉就割,见血就放”,前者据说是图财,后者实在既是求财又是谋名。别人偷吃,一般注意抹一下嘴,可我这位领导却赤裸裸的原样兜售。如此藐视江湖,着实令人吃惊!

于是乎我把这件事告知我单位的知心朋友,他们听后既感到惊讶,又十分愤然,有的说,你一定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,将他告上法庭;有的说,你一定要向县局领导及主编讨个说法;有的说,你一定要将这件事张扬出去,令他无地自容。如此云云,不一而足。我本来就在火气上,经朋友这么一说,真是火上加油,即刻去电话给刊物主编。主编闻悉,虽然并没有像深圳某报编辑那样大惊失色,但还是答应向当事人问个究竟。过了两天,“泥牛出海——有消息”了,那位领导打电话过来了。他并没有抵赖,对“板块移动”一事供认不讳。他说,我当时送上评选的论文有一份留在教办那里(因为我当时在该教办属下的一间学校任教)。他那时适逢要申报中一,苦于无教学论文,加上“在其位”,懒于动笔,就将我这拙作作为教学论文拿去参评,结果旗开得胜——申报顺利过关。后来,忽而又萌生“立言”的念头,于是乎就又将它带给刊物的主编,如此这般的就又变成铅字了。末了,他还补充说:“我当时认为这么做不要紧,反正没有损害你的利益。”言辞中,并没羞耻意,也只字不提什么赔偿。我只好又打电话给主编,要求他给我作主,还我一个公道。但主编怎么也不肯表态,只是执意要我提出要求。我只好敞开心扉,提出三点要求仅供参考:最好是在刊物的下一期作署名更正的说明,来个物归原主;或者当面向我道一声歉;或者给我些小茶水费作为辛劳的补偿。毕竟我为此付出不少汗水。说出来不怕别人齿冷,其实也没有什么齿冷的,大文豪鲁迅先生也如此说过:“我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,是挤出来的。”(《〈阿Q正传〉的成因》)鄙人要写一篇文艺性的东西倒没很难,如果是有生活基础的话;可要写一篇成器些的学术论文,比蜀道之难还要难呀!主编听后表示认同,认为要求也不过取,可事情却如此不了了之……这就是我被“盗”遭受的第一次尴尬。可这兴许不算什么,因为彼此颇像余光中先生于《乡愁》所述的那样,我在这头,那人在那头。殊不知令人尴尬的事仍在后头呢。

俗话说:“无巧不成书。”过了一段时间,适逢元宵,我偕妻携子回乡省亲。适逢那位领导同他单位的同事也“驾临”那里。其他同志见了我,都十分热情,毕竟咱们是老相识嘛。惟独那位却一声不吭,心里似乎仍有气。我愕然了,我哪里犯了你来着?侵犯别人的权益,不作任何的经济补偿,也不曾当面向人家道过一声歉。本来那时正是一个好机会,可他非但不识相,反而做脸色给我看,你道恼人不恼人?尽管自己心中有气,但我还是不动声色,让他如此过去了。

这件事虽然过去好几年了,但是我还时时记起,因为自己被“盗”曾带来过双重尴尬。但我又常常告诫自己,被人“割”了,还是忍着点吧,谁叫自己是个“引车卖浆之流”般地位的教书匠呢?为了一篇小小的拙作与别人怄气,尤其是与在“其位”者怄气,何苦呢?中国有句俗话: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呀!但又时时捺不住那点“气”,故为此动笔写了此文,也可作为人们工余饭后的谈资吧。如此而已。

随机推荐:
定妆喷雾干皮 vivox21手机壳女 去污粉 客厅三联画 衬衫女长袖 情人节礼物送男朋友 回力女帆布鞋高帮 根雕茶几 手链编织女 森系 衬衫定制绣logo 时尚办公桌 大檐遮阳帽女 拖把 家用 制冰盒 包包 小包 不锈钢公司门牌 烧烤炉子家用 条纹阔腿裤 竖条纹 芭比 12V3A电源 更多精选文章>>>

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/整理,本站纯公益性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